5月24日,深交所發出對大富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報問詢函。6月14日晚間,大富科技發布71頁6萬字長函,從公司發展戰略、費用支出情況、核心競爭力、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對問詢進行了詳細闡述。
以創新帶動長期主義穿越利基市場的周期變化
大富科技以濾波器金屬結構件、濾波器整機生產銷售起家,2010年上市,后通過并購海外8家老牌濾波器廠商,徹底終結了歐美企業在濾波器行業的領先地位,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站濾波器設計制造供應商,主要客戶為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三星等。
移動基站屬于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其投資規模和速度與各國對通信產業的支持力度息息相關,而射頻器件制造業的行業規模最終取決于通信網絡的建設速度。基站濾波器屬于利基市場,資金、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的下游客戶群體高度集中,業內公司盈利能力由于壁壘及行業代際更替影響呈周期性波動。
以國內三大運營商為例, 2009年工信部發放3G牌照,三大運營商投資在后續年份穩步上升。2013年工信部發放4G牌照,2015年三大運營商投資達到峰值,之后逐年下滑2017、2018年跌至谷底,2019年隨著5G牌照的發放重新開始回升。

大富科技作為通信行業上游企業,為移動通信行業提供以濾波器為代表的射頻器件是大富科技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主營業務收入波動趨勢與三大運營商資本開支及通信行業周期性波動基本吻合。

在劇變的環境中,熱衷于判斷風口期、紅利期的公司或許能紅極一時卻也很容易曇花一現,而真正可以穿越周期、超越變化的還是長期主義。
大富科技始終堅持長期主義,多年來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原創,擁有完整的濾波器射頻、結構設計能力和同行業最強的創新能力,完成了濾波器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創新突破。
5G時代,大富科技強化天線與濾波器一體化集成(AFU)、5G結構件新工藝技術等,并創造性提出了全新的有源天線單元(AAU)解決方案,提升了典型的AAU性能,有效縮小整機尺寸與重量,同時提升產品的可制造性、降低成本。
據公開數據顯示,大富科技已持續多年研發投入超2億元,經過20多年的持續深耕已在濾波器領域占據頭部主導地位,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備的工藝訣竅和技術專利體系。2021年,大富科技所生產的基站濾波器入選工信部單項冠軍產品名錄。
始作“勇”者,圍繞主營業務鍛造智能制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為緩解行業周期帶來的風險和擺脫原有單一通信濾波器行業、產品、客戶相對狹窄,市場天花板較低的限制,大富科技從2013年起開始逐步向移動通信射頻(R)之外的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產業拓展,包括消費類電子(E)、汽車零部件業務(A)等,形成了以ERA三大業務為主的共享智造平臺提供制造賦能服務。
雖然消費類電子和汽車零部件業務給大富科技貢獻了較為穩定的效益,但從業務、產品本身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來看,依然無法擺脫代工的屬性,依然可能面臨議價能力低、行業競爭激烈、客戶轉單等困境,因此大富科技繼續向產業鏈前端延伸,在產品制程的自主可控層面發力,培育配天智造的工業母機產品,力求為行業提供裝備賦能服務,提供智能生產加工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公司向產業鏈后端拓展,形成了包括以大富網絡、大富智慧健康為代表的創作賦能服務和健康賦能服務,打造能夠為個體創造更多價值的直接面向C端用戶的產品。

通過大富科技20多年主營業務布局圖,不難看出其一直在圍繞自身優勢能力以及填補產業空白的初心沿著一體一網(兩翼)做橫向、縱向持續不斷的投入研發,從“ERA”到“三大平臺”到“一體兩翼”到“一體一網”拓展。
在消費類電子領域,大富科技從最初為手機、平板、電腦提供金屬部件,逐步鞏固了自身核心優勢,在管材、型材、沖壓、拉伸等環節的優勢能力不斷得到客戶的認可,目前能夠提供金屬外殼、連接器、高精密金屬部件、充電組件、發熱組件等,覆蓋了包括手機、電腦、平板等3C產品以及智能手表、智能筆、耳機、電子煙等可穿戴產品。
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大富科技形成了從汽車金屬零部件產品的交付到空調壓縮機系統等子系統模塊的綜合性生產交付能力。同時,大富科技在新能源車輪轂電機領域、新能源車底盤技術、新能源車電池模組自散熱等領域進行了研發儲備。
在網絡教育創作和網絡健康管理領域,大富科技培育大富網絡,以大富網絡承載網絡教育創作賦能服務平臺,發展編程教育+工業5.0(教科文健產商金)的B to B/C/G業務;培育大富健康,以大富智慧健康承載網絡健康管理賦能服務平臺,發展本草+中醫+大數據+中醫檢測儀器+教育的B to B/P/C/G業務。
大富科技在公告中顯示,“公司對外并購的多個企業整合效果不及預期,在后續剝離或關停的過程中,產生了較大的一次性減值負面影響。但大富科技自主培育的大富方圓、大富精工等消費類電子子公司,以及自主培育的汽車零部件業務均有較好的業務能力,在近幾年盈利能力持續增強,其毛利率水平也在不斷增長,為彌補通信業務低谷期導致的產能不足和利潤下滑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6年至2021年,大富科技因外延式并購、內伸式發展的初期以及新業務培育產生的費用支出每年合計分別為:14,736萬元、42,424萬元、22,786萬元、48,626萬元、9,105萬元、7,270萬元。剔除前述影響后,大富科技的扣非后歸母凈利潤有所回升。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更凸顯了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制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需要持續深耕和長期投入。面臨需求下滑、上游材料成本上漲等成本壓力,大富科技并未與許多公司一樣采取裁員降薪等措施進行降本保利,堅持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與近6000名員工同舟共濟,并在2022年初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建立員工與公司利益共享機制,有效地提振了員工的創造性和凝聚力,促進了公司長期穩定的發展。
此外,大富科技表示,將通過技術優化以及智能設備的導入,實現人力結構的優化,以“人力升級”的模式替代簡單的“機器換人”。
文章來源:
中華網
大富科技:做智能制造領域的長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