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大富科技與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簡稱“中科院戰略院”)在京共同發布基于大富科技自主創新案例分析的課題報告《疫情、4thIR與中美技術脫鉤三大挑戰下的中國創新戰略路徑》。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科技部政策司、工信部電子元器件發現研究中心、新華社國家財經智庫等專家在課題評審后對報告研究方向及產生的重大意義給予充分肯定。
課題組組長、中科院中國創新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張赤東研究員在匯報時強調“大富科技作為中科院此次研究課題的一個微觀案例,20年前就已布局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從最初的濾波器到數控機床,從工業機器人到計算機語言,在沒有政府的任何支持下,一個民營企業能夠多年如一日的堅持自己開拓和積累在國內實屬罕見,從宏觀上講這也是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典型案例?!?/p>

課題評審專家組組長、原科技部政策司巡視員李新男非常認可報告的視角,從企業微觀案例的創新來看國家的創新政策,這種嘗試目的已經達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國強研究員表示大富科技自主創新經驗對當前國家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戰略有著積極的推進意義,相信報告內容對廣大企業創新發展會起到良好的啟發和借鑒。
新時代背景下,自主創新是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引
進入21 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第四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在全球范圍內不斷顛覆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加速新興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融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正在形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
然而,自2017年起中美摩擦不斷,美國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其中的重點限制對象為中國的通信產業,為此不惜破壞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矛盾持續至今愈演愈烈。此外,自2020年初起,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嚴重影響了全球范圍內的實體貿易往來,極大地沖擊了現有的國際貿易體系、全球產業鏈與價值網絡。
疫情、第四次工業革命和中美技術脫鉤是擺在中國企業創新發展面前的三個巨大挑戰,也是中國擠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所必須戰勝的考驗。在報告的出發點上,中科院戰略院基于一個具體案例的企業創新發展路徑研究,重在通過對發展歷程進行分析,總結出其自主創新發展路徑,探討在“三大挑戰”的新形勢下的企業的對策建議。
從“硬科技”到“軟實力”,大富科技雙足前行的歷程早已證明本土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的先行性,在“十四五”期間對政府、企業、科研機構乃至對科研人員都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堅持產業創新,突破科技圍城,塑造大國重器
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進一步提出要全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強調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一定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因此,報告中對大富配天集團的多元化產業拓展和創新貢獻進行全方位闡釋和認可。
主要內容摘要
1、5G通訊核心器件創新飛躍:射頻濾波器
為解決原料浪費和加工效率問題,大富科技獨樹一幟,率先將拉伸/冷鐓等跨領域、跨行業、跨學科的工藝技術引入,代替車削工藝,將加工時間大幅降低到0.5~1秒,成數量級地降低加工成本,提升效率,降低對不可再生的金屬資源的消耗,成功地解決了可批量制造交付的難題,展示產能需求引發工藝創新的經典案例。
2、核心工業設備創新突破:專用數控機床自主創新的中國實踐
專用數控機床自主創新可謂“庖丁解?!倍皇恰懊と嗣蟆保涮熘窃鞌悼貦C床借鑒日本FANUC等世界優秀機床企業的發展經驗,順應了“軟件重新定義世界”的發展趨勢,從機床“大腦”入手,堅持數控系統和工藝兩手抓,貫穿數控、設計、工藝,走出了一條與國內傳統機床企業迥異的發展道路。
3、邁向智能制造的引領者:配天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發展進程中,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發展的關鍵。配天機器人團隊從零開始,從機械、軟件、硬件到算法全部自己研發。目前,配天機器人的技術自主化程度達到90%以上,持有700余項專利(含200余項發明專利)及40余項軟件著作權,目前參與制定中的國家標準有30余項。
4、計算機語言創新探索:NPL\Paracraft自主研發創新發展歷程研究
計算機編程語言的創新生態構建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作。編程創新生態的打造需要各方協同努力突破。在西方主導計算機編程基礎架構的世界,要建立一套自主研發的計算機語言體系并非易事。從“易語言”“NPL語言”“Paracraft”等的開發到推廣,不難看出自主創新的計算機語言體系的研發與應用的挑戰。
大富科技持續創新發展路徑,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大富科技董事長孫尚傳在會議中表示:“如今被國人認識到的“卡脖子”問題,大富科技早在15年前就已經深刻感受到了,所以團隊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一條試圖改變和突破的自主創新之路。無論我們做濾波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還是底層的計算機語言,多年的產業布局邏輯是,一以貫之的踏踏實實做好基礎技術研究和自主創新,一路刨根問底地尋找我國工業和科技領域里的‘庖丁解?!攲酉到y解決之道。”

當下,中國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解決我國當前乃至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舉措。但不能只依靠純市場經濟的自然力量,應該像大禹治水一樣,把整個中國內需市場治理的疏通暢順,使之按照國家意志(國強民富)可持續循環,同時,國家相關部門要重新按中國文化和規矩制度各行各業的準入標準,提高外國公司進入我國市場的門檻,提高我國鏈接國際市場循環的議價能力和主導權。與構建未來產業有機無縫銜接,將會變當下之危為未來之機。
文章來源:
大富配天集團
中科院戰略研究院聯合大富科技發布中國企業創新發展路徑課題報告